不愿意分享是什么心理

时间:2024-04-29 02:14:12
不愿意分享是什么心理

不愿意分享是什么心理,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,家长们经常会遇到很多他们不愿意分享的时刻,比如当家里有人来做客,作为客人的小朋友想玩孩子的玩具,TA就会哭着闹着抢过来,那么不愿意分享是什么心理?

  不愿意分享是什么心理1

01

直播间里,有个小伙伴问我说:明明知道发朋友圈或者写文章很重要,可以自己内心非常排斥说出自己的经历,甚至是有点害怕分享自己突破卡点或者成长的经验。不知道这是为什么?其实很多成年人或多或少都有过类似心理。一种原因是,有一类人的内心力量来自于自我对话。

他们更关注自我,而不那么在乎别人的世界。所以,如果和别人分享太多,反而有压力。这样的人一般比较内向。与之相反的另一类人是,通过社交或者分享,获取更多心理能量。尤其在得到正反馈时,会更乐于分享。当然,如果一个内向的人把自己的经历分享出去,就意味着可能会被议论,或者否定,质疑等等。一想到若是遇到这样情形,就很难应对。于是就不敢去分享了。还有一种可能是,担心别人太多了解自己,让自己没安全感。

或者一些很重要的东西,怕一旦分享出去了,是不是会被别人超越?或者失去某种“优势”。所以,“舍不得”分享。这种带着某种程度的恐惧心理,害怕分享的人,通常内心还处在孩子的状态。也就是“自我”还不够坚实,在别人的评价中容易谨小慎微。为什么说是处在孩子状态呢?

  

孩子的状态最明显的特征是什么呢?我们可以从孩子身上找到答案。比如,我家孩子。无论年龄和心理目前都是孩子状态。上学期学校要举行一个活动,我问他,“你怎么不报名呀?”他斩钉截铁地说,“不报!”我看他态度那么坚决,就又问:“为什么不报?”他回答说,“不喜欢。”

我说,“你是不喜欢这个活动呢?还是你不喜欢去上台?或者说就是不喜欢做这件事儿呢?”他说,“我可不喜欢在大庭广众之下,被很多人看到的这种感觉。”我说,“哦,那被别人看见,你会有什么感受呢?”他回答,“我会感觉非常不好意思,而且怕自己表现不好被别人议论。”

还有一次,我和他去商场,他跑得很快,我追不上,就喊了他的名字。他跑过来的时候,脸通红,低声地责怪我,“妈妈,你不要那么大声喊我,你看所有人都听到了。”

我说,“我不那么大声喊你,你怎么能听见呢?”不过,我马上意识到,小小张的内心想的是,“天呐!那么多人都看我了,我好害羞呀!好难为情!”事实上,别人真的没那么在意他。但他就是认为“聚光灯”打在他一个人身上,被万众瞩目的感觉是紧张,是害怕,是各种不自在,生怕缺点被曝露在众人面前。

02

其实,每个人成长的过程都有这样一个阶段,或长或短。会非常在意自己好不好?在意别人眼里的自己好不好?他还不能接纳自己不好的一面。会把别人眼里的自己的完美形象当成努力的目标,会更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。处在孩子状态的人,他的自我是通过别人的镜子反射回来的.。

很多成年人若还没有“跨过去”这个阶段,那么内心就一直处在这种孩子的状态。一个自我坚定的成年人,在面对别人的评价时,会有下面这样的反应:我好不好,关你啥事儿?你说我不好,我就真不好了吗?我觉得我挺好的。我用不着你说我好不好,我也不听你的评价。我知道我有缺点,但是我觉得即便我有那些缺点,依然还是很好的一个人。

成年人的状态,是不需从别人的评价中看自己的。因为自己更了解真实的自己。也学会了接纳自己的不完美。哪怕有不好的地方,也会知道,那只是自己很少的一部分,并不会因为别人的看法而否定自己。要知道,别人的镜子是别人的,未必平整。我们不需要在别人的镜子里照见自己,我们有自己的镜子。

  不愿意分享是什么心理2

影响孩子分享的三大因素

第一:家庭因素

孩子不愿意分享,很大一部分原因出自家庭教育的因素。池子现在经济条件越来越好,家庭生活也越来越富裕,孩子从出生一个人就拥有着很多的玩具和各种各样的零食。

导致孩子对物质的要求越来越高,而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,他只知道自己的需求,不会顾忌别人的感受。家人的宠溺和物质生活的丰富,致使孩子从小就养成了专权主义。

有部分孩子甚至很霸道,他认为他想要的东西都是他自己的,占有欲十分强。因此养成了不仅不喜欢分享,而且还喜欢把别人的占为己有,这样的一个行为习惯。

  

第二:孩子自身心理因素

孩子不喜欢分享,有一部分原因是孩子心理因素。当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,自我认知会越来越来越强烈,这时候的孩子对于你的和我的分的`非常清楚。

这样的一个行为也是孩子自我领土的一种保护,在他小小的心灵深处,会竭力捍卫好自己的领土上的任何东西,不让别人来侵犯,在孩子看来这仅仅是自我尊重的一种方式。

孩子自身因为自我意识而不愿意分享,与日常生活中社交活动经验较少密切相关。孩子认为分享是一种给予,别人就会把自己的占为己有,而他就失去了对这个东西的控制权。

第三:强迫性分享

如果分享不是出于孩子自愿,而是一种强迫性的分享,那这种分享也就没有丝毫的意义。很多家长在顾及自己面子的情况下,会强迫孩子与别人分享东西,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家教。

而从来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整件事情,在孩子看来感觉就是被自己最信任最亲近的人背叛一样的难受,从而失去对父母的信任。作为父母要尊重孩子,尊重孩子的选择,逐渐建立孩子的分享意识,让孩子体验到分享的快乐。

而不是暴力,强迫孩子去分享,换句话而言之,孩子对他的物品享有使用权喝选择权,用强制性的手段逼迫孩子去分享就等于是“抢。”

第一、倾听孩子的心声

倾听孩子的心声是对孩子的一种尊重,也是父母教会孩子尊重别人的一种方法。父母想要让孩子学会分享,首先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,或许孩子有他自己的想法。

我们不妨多给孩子一些时间和孩子产生共情,去听听孩子的想法。孩子自己的物品他有拥有权,使用权,决定权,不管孩子愿意或者不愿意家长都不能强制性地逼迫孩子去分享。

分享是令人愉悦的一件事情,带孩子自我意识萌芽期间,也是培养孩子分享的一个好时机。

引导分享还要适度,我们可以教会孩子识别哪一些东西可以与人分享,例如自己的私人物品牙刷手机内衣,内裤这些东西就不能与小朋友进行分享。

第二、树立分享的父母形象

在日常生活中,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正确的学会分享,主动给旁边的亲朋好友或者邻居分享自己家的美食,引导孩子与其他的小朋友交换玩具,交换玩具也属于一种分享。

在引导孩子分享意识的时候,家长可以给孩子灌输一些交换的分享意识,这样能让自我意识萌芽的孩子产生一种衡量,这种衡量也会对孩子以后的价值观奠定好的基础。

作为家长当孩子愿意迈出分享的第一步,我们要及时地给予表扬鼓励,肯定孩子的分享行为,这样才能更加激起孩子的分享欲望,同时也让孩子知道分享是一种美德。

  

第三、建立社交意识

孩子的社交意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建立起来的,这其中不乏孩子的沟通能力与品德的培养。在孩子的社交中,集体活动中善于分享的孩子会比不善于分享的孩子,更容易建立社交意识,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。

在建立孩子社交意识中,想要孩子学会分享,就要让孩子知道分享是一件快乐的事情,分享并不代表失去。这样既保护好孩子的领土意识,又能让孩子去试着分享,通过分享去收获不同的乐趣和快乐。

《不愿意分享是什么心理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